2007年8月20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预警短信岂能变成商品
肖华

  8月2日9时许,郑州暴雨如注,市区成泽国。然而,大部分市民却没有接到暴雨预警。暴雨导致至少2人死亡、6人受伤。据悉,该省灾害预警短信被省气象局下属的河南华云公司垄断,该公司制定规则谁交费就先给谁发送,虽然该公司称“气象预警信息不收费”,但因该公司的“技术有限”,未订制该公司短信的公众很难收到预警信息。(据8月17日《新京报》)
  让群众早点知道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,哪怕早一秒钟,都能减少伤亡和损失。虽然气象部门给出解释,华云公司每小时最多能发送给50万个用户,仅在郑州联通、移动的客户就在500多万户,所以只能挑选重要的客户优先发送。这样的话让人一听便知道是个借口。既然华云公司没有这个技术能力,为什么不让有技术能力的其他公司来发送呢?河南一移动通信公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就称,如果气象预警短信直接交给联通和移动公司发送,20分钟就能发到500多万个手机上。
  由此可以看出,不发给其他用户,根本不是什么技术原因。通过这样的发送,可让不交费的用户知道“厉害”,一旦有什么预警信息,不交费就很难得到,最后受到的损失会更大。相信谁也不会拿每月2元钱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。如此一来,不正是河南省气象台和河南华云公司所希望的效果吗?恐怕这才是为什么预警短信只发给交费订制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  可这么做,河南省气象台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责任。气象台是公共服务部门,它的许多开支是由纳税人支付的,许多设备都是财政投入的钱购买的。纳税人之所以愿意花钱养活气象部门,还不是希望得到气象部门的有关服务。因此,气象部门和社会谋利的企业不同,它首先应该为公众服务。气象部门怎么能把自己当作在市场经济中谋利的企业呢?
  气象部门把预警信息当作商品,大多数用户得不到预警信息,实际上就是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是一种失责。我不知道“暴雨导致至少2人死亡、6人受伤”是不是和气象部门这次没有及时发布预警短信有关,或者存在着多大关系,但气象部门把预警短信当作商品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,因为它不惜牺牲人民的生命财产来为自己谋利,已背离了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